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封老同志的来信2017-11-16

内蒙古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全处同志:

      大家好,又是半年多过去了,谈谈近况。

    半月前,连续两天从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关于“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节目的播放,看到了呼和浩特赛马场上的盛况,止不住心潮起伏,久久激动。

    呼和浩特,虽不是我的出生地,却是我长期工作、生活过,视为“故乡”,至今依然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于1949年从上海到北平(今北京),第二年就“支边”到内蒙古,1952年随自治区政府从张家口迁居呼和浩特,直到1997年离开,长达45年之久。目前侨居海外,但心系祖国,情系内蒙,我的心还留在呼和浩特。

    回想一些人和事,历历在目。自治区成立后逢五逢十“周年大庆”我都是一名亲身经历者。八、九十年代,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大庆”宣传内蒙古,兼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当代中国丛书》,曾多次组织写作班子写书,先后作者、编辑多达二十余人。我有幸参与其中(教学之余,不脱产),担任撰稿人、统编者或执行编委。几年间,先后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当代中国的内蒙古》等丛书。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内蒙古今非昔比,发展一日千里,呼和浩特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变,这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如今大青山下赛马场还在,但物是人非,昔日的编写人员大多已作古。而我则因老伴有病、不可一日分离,以致不能回国躬逢盛事。寄生异乡,遥望祖国,不免唏嘘。

    今年五月七日是我九十岁生日。年至耄耋,事无可庆,且海外少亲无故,“祝寿”俗套自然免了。当日全家三代七口人(长男、次男、儿媳、长孙女、孙男及我和老伴),团聚一日,过了个平静,落寞,但不乏温馨的生日。长男为我摄得近影,随信附上一张。

 

(离休干部 胡志宵)

    近年来健康状况尚好,只是“老化”现象加重:一是耳聋眼花(白内障,左眼失明),导致阅读、交流困难;二是记忆衰退,许多人名、地名及诸多字、词记不清了,又增加了书写的困难。老了,无可奈何。

    不多写了,谨此祝进步,安好。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五

                                                    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