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郝维民教授逝世2022-01-25

郝维民教授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蒙古史学会名誉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原所长郝维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121620分在呼和浩特不幸逝世,享年89岁。

郝维民,原名敖腾比力格,蒙古族,1934212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1957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589月以见习助教身份开始工作;19627月毕业留校任教;1972年底任校直属蒙古史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主持研究室日常工作;19808月任内蒙古党委内蒙古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内蒙古革命史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852月至1994年任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2006年光荣退休。历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秘书长、名誉会长;内蒙古自治区中共党史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国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表内蒙古革命史研究论文,开启了他的学术生涯。改革开放以后,专注于内蒙古近现代史、内蒙古地区史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带领研究人员走访自治区级老领导和革命老前辈,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在搜集大量口述史资料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共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编著10部著作。

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蒙古族历史》,带领课题组成员驱车行程10万多公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对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蒙古族现状进行调研,在这次旷日持久的调研活动中,先生体力严重透支,数次住院治疗。在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后,又奋不顾身,奔赴目的地,继续投入工作,顺利完成调研任务,搜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19年该项目以优秀成绩结项,完成书稿230万字。在此期间,仍以84岁高龄承担了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当代中国蒙古族研究》。

郝维民教授完成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内蒙古革命史》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大青山抗日斗争史》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呼和浩特革命史》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奖;《百年风云内蒙古》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奖;《蒙古族简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论文《试论内蒙古革命的道路》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通史》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基础研究优秀成果,收入代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郝维民教授在六十余年的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大学成立5060周年之际,被授予内蒙古大学突出贡献奖;2017年荣获内蒙古大学乌可力奖特殊贡献奖。201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奖。

郝维民同志为内蒙古大学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自1961年开始,先后为历史系、蒙语系学生讲授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近现代史;1980年,与特布信教授共同招收中国民族史专业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硕士研究生,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生教育之先河。

郝维民同志始终秉持“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带动学术队伍建设,带动资料建设,带动学科建设”的学术理念和治学原则,充分发挥“群体力量,集体智慧”,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科研工作,特别是在编著《内蒙古通史》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注重挖掘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

郝维民同志一生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为人民教育事业、为民族团结进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献出了全部心血。

郝维民同志的逝世是内蒙古大学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科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郝维民同志!

郝维民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