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翔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中国体育学会会员、内蒙古大学离休干部、吕凤翔同志,因病于2015年6月21日14时逝世,享年90岁。
吕凤翔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的体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既是内蒙古自治区少有的杰出体育工作者,也是培养出无数体育人才的优秀教练员,更是体育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的逝世,不仅仅是我们内蒙古大学的损失,更是整个自治区体育界的巨大损失,对此我们深表痛心。
吕凤翔同志1925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1931年——1945年在通榆县小学和中学学习;1946年——1948年7月先后在国统区沈阳师资训练所、吉林体育专科学校学习,之后在长春中学任教。在此期间,他接受了进步思想,为追求革命真理,于1948年8月离开国统区长春市回到解放区通榆县家乡,同年11月在通榆县参加革命,后被分配至通榆实验完全小学任教,1950年5月被调至内蒙古政府文教部中教处工作,1953年3月调至乌兰浩特工农速成中学任教,同年在乌兰浩特市运动会上打破内蒙古自治区男子跳远记录。1955年6月随工农速成中学来到呼和浩特市。1956年8月10日在工农速成中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凤翔同志1958年9月被组织任命为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竞赛科科长。1959年10月被调至内蒙古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田径队任总教练。同年,在呼和浩特市运动会上打破内蒙古自治区男子110米栏记录。1959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被选为全国田径教练委员会委员。1960年——1962年期间,在工作单位两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宣传口先进工作者大会,并有幸参加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1965年8月被内蒙古体育运动委员会任命为内蒙古体工队训练科科长。在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的数年中,为自治区培养出数名运动健将和自治区记录保持者,更为国家田径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其事迹被载入《当代著名教练、裁判员大辞典》。
吕凤翔同志1977年3月来到内蒙古大学体育教学部任副主任并从事教学工作。在职期间被评为副教授。1988年在内蒙古大学光荣离休。在校期间,吕凤翔同志潜心科研、精心教学、诚心育人,创新发展了体育训练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攥写的《关于跳远力学公式的见解》、《跨栏训练》、《短跑的步频与步长的关系》等多篇论文被大学期刊登载发表。1980年发表的论文《关于武术技击训练的见解》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处采用作为武术基础训练参考内容。在教书育人方面,吕凤翔同志的理论水平高,业务实践能力强,受到了学生和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
吕凤翔同志离休后仍然以共产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学校的发展建设,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余热。1994年撰写的《人之生命与气功》一文,被苏州举办的中国气功与东方文化研究会收录。编写的《常用日语900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合作编写的《新编速成日语》由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再版。
吕凤翔同志是一个“生命不止、学习不断”的人,他时刻关心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并把自我提高贯穿于离休生活当中,在文艺方面取得了不少建树。尤其是每逢建党、建国周年纪念日,都会创作诗词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深祝福。
吕凤翔同志的一生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对党无比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家庭充满关爱,对子女严格要求,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敬业、什么是担当。特别是在对于党的信仰上,吕凤翔同志绝对做到了百分百忠诚,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标准、要求,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质疑党的权威,真正彰显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人生岁月的最后时间里,他多次要求家人,不要向组织提过多要求,不要更多占用医疗资源和花费医疗费用,这些点点滴滴都反映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吕凤翔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同志,家庭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在这里我们希望大家都能节哀顺变,保重自己,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祝愿他一路走好。
吕凤翔同志,请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