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特布信同志逝世2010-05-31

特布信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内蒙古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著名蒙古学学家,盟市级离休干部特布信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528740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5岁。

特布信同志,1927317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蒙古族家庭。1933年—1937年在王爷庙科右前旗第一小学读书;19381941年就学于扎兰屯国民高等学校。为了寻求拯救民族解放的道路,1943年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日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他虽身处异国,却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日夜思念民族的前途。通过在留学生中所设立的秘密图书馆幸得马列主义著作、苏俄革命的信息和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有关资料,从而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他曾在一高的演讲台上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对着全校师生揭露日本侵华的真相,抨击其罪行,充分表现了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19454月,日本侵华战败前夕,他毅然回到祖国,在王爷庙育成学院任教,以其特殊身份向学生们宣讲革命道理。

19458月日本投降后,特布信同志参与了东蒙有识之士组织的“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之中。在东蒙军政干部学校任政治教员兼政治队长,讲授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政治课,宣讲蒙古民族的解放问题。19463月由他任团长,亲率东蒙第一支群众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

1946年“四三”会议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后,特布信同志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兴安盟分会主任,并被增补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工作,并逐渐由一个朴素的民族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47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参加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临时参议会驻会参议员,参与推行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11月,任兴安盟扎赉特旗土改工作团团长和该旗民运部副部长。194810月,进入中共内蒙古党校第一期学习班学习。19495月,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从东蒙抽调160名蒙古族干部,在内蒙古自治政府民政部长奎璧带领下,特布信同志等领队赴内蒙古西部国民党统治的绥蒙地区开辟蒙旗工作,以他蒙汉兼通的优势书写传单信件,对分化瓦解德王的伪自治政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期间先后任中共绥蒙区委员会秘书、乌兰察布盟工作团负责人。

19504月至195612月,特布信同志历任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秘书长、副盟长、政府机关党组书记。领导了民主建政、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运动,被牧民誉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水平、知民心的好领导。

19571月,特布信同志调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内蒙古文化局党组成员。同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时,他以务实的作风,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教育,特别是出版事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发表了《蓬勃发展的人民出版事业》专文,全面总结了自治区的出版事业,热情讴歌了内蒙古文化与出版事业的巨大成就。在当时开始的整风运动中,特布信同志在内蒙古党委召开的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上,以多年基层民族工作的实际体会与思考,就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蒙汉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以及党的领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意见。

正当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特布信同志为了民族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尽心竭力,心无旁骛之时,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反右扩大化运动,蒙受不白之冤,被下放农村监督劳动。1961年,他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期间,内蒙古党委决定摘掉其右派帽子,并调入内蒙古大学工作。在此期间,与其他同志合作撰写《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长篇学术论文,并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965年参加《内蒙古史纲》的编写工作。随之,又被迅猛而来的“文化大革命”恶浪再次剥夺了他在蒙古学科领域发挥才智的机会,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军管监禁,饱受折磨,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直至1973年才被解除军管回校恢复工作。1975年,以特布信同志为主导,编写了第一部《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他又重新致力于蒙古史研究工作。

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后,特布信同志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1979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纠正反右派扩大化错误的决定,内蒙古党委彻底纠正对特布信同志民族右派问题的错误决定,恢复党籍和职级待遇。特布信同志先后任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和书记、校长等职,并晋升教授,兼任蒙古史研究所所长。他重新就职于文革后的高校领导岗位,以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领导内蒙古大学拨乱反正,一方面对蒙古学等原有学科进行了恢复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着力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特别对蒙古学研究和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支持,将内蒙古大学原有的蒙古语言、历史两个研究室晋升为研究所,新建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从1980年始招收蒙古史、内蒙古近现代史和蒙古语言、文学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蒙古学研究人才,进一步完善了蒙古学研究的格局;另一方面,特布信同志体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出并实施筹建法律等专业,这在当时全国高校中也属较早的学科建设之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布信同志以他对教育的远见,积极推进内蒙古大学的国际化进程,1985年亲率内蒙古大学学术访问团,与美国哈佛大学、西华盛顿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大正大学、拓殖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京都大学等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签订校际交流协议,建立了学术联系,使内蒙古大学迈出了向国际开放的步伐。特布信同志为内蒙古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年,离开学校领导岗位的特布信同志,任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委,文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曾赴蒙古国、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共和国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继续为蒙古学研究奉献力量,直至1996年离职休养。

特布信同志历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亚文明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蒙古国研究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离休后,特布信同志不顾年迈和眼疾,依然心系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全身心投入到蒙古学研究中。自1998年始他担任《蒙古学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常务副总编。蒙汉文各20卷的《蒙古学百科全书》是一项大工程,涉及蒙古学各个领域,完成全书将填补蒙古学研究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特布信同志在整个工作中为专业指导,积极参与各项重要事宜,从编写大纲到内容的确定,无不饱含了他的心智,甚至在他病重住院期间始终关心着该书的编纂、修改和出版工作,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后的精神财富。

特布信同志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无限热爱,忠心耿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自己热爱的蒙古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刻苦专研,一丝不苟;对亲人对朋友对同志对学生情似大海,心如炽火,以诚相待,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特布信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坎坷,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人生信念。他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讲真话,办实事,不计名利,待人真诚,高风亮节,正派清廉,铮铮铁骨,百折不回,他是学子良师,人之益友,他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生榜样。

特布信同志,安息吧!